1.如何保护社区环境的作文
一、水电浪费 我们来看看这些水电浪费的现象吧:有一些老师上完课,不关投 影仪就走——并非一两次忘记了,而是长期这样;教室里,大白天经常也是灯火通明;寝室里,最常见的是,人不在,电脑却都常期处于开机状态;半夜里,若大的校园,上百盏大功率的路灯彻夜亮着;走廊里的灯,经常是二十四小时开着;有的宿舍,早上开的灯,走时忘了关掉,就那样一直亮一整天直到晚上;自来水管开了忘关或关的不紧,大量的水便哗啦啦地流着;洗衣服时,小小的衣服漂了无数遍,大盆大盆的水毫不犹豫地泼了出去。
这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北京,学校用水占全部城市用水的13%,用电占6%。
足见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对全国来讲,绝大多数学校,由于条件差、资金相对不足,再加上认识不到位,所以投入到校园节能设备改造中的资金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学校的长明灯、长流水也屡禁不止。学校厕所用水和学生洗刷用水浪费情况可以说十分严重。
在用电上,教师用电开关不合理,一般一个开关控制2—4支灯管,减少了布线的麻烦,却造成了长期的浪费,所以许多时候,一个人在教室,也要开全教室的灯。另外随手关灯、随手关掉用电器开关的还没能够真正成为自觉,也是造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纸张浪费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敬惜字纸的良好传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追求作业的整洁,写错字要撕掉,写的潦草要撕掉,大量的被随意撕掉的废纸被丢弃。
大量的考试和复习资料,也是造成纸张浪费的重要因素。 三、粮食浪费 现在校园中粮食浪费可以说触目惊心。
在学生食堂,我们总可以在餐桌上看到学生就餐后留下来的剩饭剩菜,有的馒头仅仅只咬了一口,菜只吃了一半。在路上、垃圾池里,经常可以看到学生随手丢弃的半边火烧、整个的馒头、成根的油条。
有的学校附近居民区的居民会不定期的到学校里捡拾学生丢弃的馒头等来喂猪、喂狗。 四、白色污染 现在的校园污染,同社会污染一样,更多的是白色垃圾的污染。
学生的食品包装更多的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快餐盒。众所周知,这两样东西,基本上都是很难降解的。
是造成生活污染的最大的污染源。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一次性快餐盒、方便面袋、冰糕袋等等。
而一次性卫生筷的消耗也是相当惊人的。 五、噪声污染 学校噪声污染,主要存在于学生课间的喧闹声、教师大声讲课和校园高音喇叭。
而其中以校园高音喇叭所产生的噪声污染最为突出。另外,几乎所有学校都安排有课间操、升旗仪式、不定期校会。
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扰民。 所有这些,也仅仅是校园能源浪费和污染环境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学校进一步来治理和改进。
作为担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环境保护者重任的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节能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学校管理水平,减少污染,杜绝浪费,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向所有高校发出倡议: 一、节约用电,刻不容缓 某高校新闻系的学生们针对校园浪费行为作了一次调查。
据不完 全统计,学校一年电的浪费量是133682度,这些电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 高校是人口量最大的单位,作为这样一个庞大的单位来讲,各方面的资源利用量都是相当高的,尤其是用电量,数目是相当惊人的。
为此,高校更应该把节约用电列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学校的领导组织及有关部门,应首先加强自身的节约用电的思想意识,多方位了解节约用电的多种方法途径,努力为了学校的长期发展作出正确的选择。
节约能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长期发展来看待学校的节约用电的问题。 高校作为一种培育高等人才的教育基地,更应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节能降耗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实例。
A、电力的选择。 就目前来讲,虽然市电已不再像以前那么昂贵,但对于用电大户来讲,依然是不堪重负。
对比各种用电途径,太阳能发电系统在诸如高校工厂这类用电量庞大的系统中,具有相当的优势。 拿太阳能灯具来讲。
首先,太阳能灯具是利用太阳光电转换提供电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太阳能是绿色能源,环保无污染,符合我国现阶段提倡绿色环保的发展主题。
第三,太阳能发出的电是低压直流电,因此绝对不会发生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第四,太阳能安装方便简单,不需要另架电线,可就地自发自用,避免了因施工带来的不安全和不方便的因素。
第五,一次投资与交流电长期投资等价,一次投资,长期受用。一般来讲,太阳能发电可质保25年,与交流电相比,减少了人工费、维修费及昂贵的电费。
鉴于高校的长期发展性,太阳能进入高校是最佳的节约用电途径。首先可从路灯上来改变,可将学校的路灯全部改为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路灯发光效率高、高亮度、使用寿命长、节能、经济、环保、实用。
充电一天可使用3—7天,解决了因阴雨天所带来的用电困扰。只需要一次性投资太阳能路灯的费用,便可25年高枕无忧了。
另外,可尝试建立太阳能电站,根据设计,所发的电可供整个学校的正常照明和日常用电。 B、光源的选择。
2.宣传社区绿化美化和低碳生活知识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低碳生活”并不高深,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居民来说更是一种态度,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إ如何让“低碳生活”走进社区,贴近居民,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以低碳生活小行为,促进环保大改变。
本文结合都市花园社区的做法加以论述。إ“低碳生活”和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一脉相承,作为省级“绿色社区”的解放区王褚街道都市花园社区秉承一贯的绿色环保传统,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发挥社区职能等,为让低碳生活走进社区,贴近居民做出有益的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إ都市花园社区位于焦作市新城区,辖区内高档居民小区林立,环境优美,居民文化层次较高。都市花园社区在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普及一个包括节能建筑、社区美化、垃圾分类、节水节能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低碳文明社区为目标,示范带动,努力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إ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工作机制街道、社区两级高度重视“低碳生活”普及工作。为了推动普及“低碳生活”工作顺利开展,街道办事处成立了都市花园社区普及“低碳生活”工作小组,由办事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由街道党政办公室、城管办、民政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辖区单位领导、居民代表等有关人员任组员,负责实施“低碳生活”的推广普及工作。
إ都市花园社区专门成立了普及“低碳生活”工作小组,建立了辖区单位“低碳生活”普及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制定计划,合理分工,推动“低碳生活”普及活动的开展。先后制定了普及工作计划、环境管理制度、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和普及“低碳生活”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住房装修制度》、《“低碳生活”推广志愿者培训制度》、《生活噪声管理制度》、《居民文明公约》等,按照普及“低碳生活”实施方案的时间要求,把任务细化、量化责任到人。
إ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普及氛围إ大力加强普及“低碳生活”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社区的宣传栏、活动宣传板、社区图书室、标语等,提供固定的绿色及环保知识学习场地,社区图书馆有环境保护法、环境动态、环境警示材料、环境日报等各种图书600余册,并设环保图书阅览专柜及环保信箱定期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放,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日常生活中与居民密切相关环保知识。
向社区居民发出普及“低碳生活”行动的各种宣传资料近3000份,让居民了解更多的环保法律和绿色生活知识,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地进行绿色消费,使居民群众的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得到增强。提高了社区居民认识“低碳生活”、支持普及“低碳生活”、参与普及“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自觉性。
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把普及“低碳生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低碳生活”、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用孩子的言行来带动家长,影响家长,渗透家长的环保理念。
我们充分利用辖区阳光幼儿园、人民中学等学校资源,从学生入手开展“低碳生活”宣传教育活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我们都开展专题系列活动,举办以普及“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征文、绘画比赛,举办节约用水宣传、义务监测室内装修污染、文艺表演、趣味游园等活动。
中行小区12名中小学生自己制定了《低碳环保公约》,利用节假日到居民区发放,他们以社区小主人的姿态,保护社区环境,收到了小手拉大手,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互动效果。社区把办公楼的三楼120平方米的会议室改建成“低碳生活”教育学校,按计划编排全年课程,请市、区环保宣教的专业人员来授课,每月授课两次,开展环保进社区系列活动,组织观看环保专题片,举办环保专题讲座,把群众认为高不可攀的环保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道理,并把环保知识和“低碳生活”理念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
同时,可以教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废旧物回收、废电池回收以及实践“低碳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到现在为止,居民受教育2000余人次。
إ三、强化社区职能,创造良好推广空间社区推广“低碳生活”,并不是要求居民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号召大家从自我做起降低一个人因需求而对整个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对自己也不失减少开支的方法。就是注意节电、节油、节气等,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让社区居民知道,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不断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和文明程度,让“低碳生活”成为社区居民新的生活时尚。إ推广“低碳生活”,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很重要。
为了使社区绿化美化,社区对各小区内的绿化设施进行了更新种植,拆除翻新旧花基15处共1216平方米,修整绿化栏共600多平方米,增种补种树苗601棵,绿化地2498.17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到了8平方米。截止目前,种植的花草树木种类达数百多种,绿化覆盖率达46。
3.绿色社区的环境管理机制如何建立
创建绿色社区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表征就是建立健全社区环境管理机制,并保持长期稳定地运行。
绿色社区的管理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创建绿色社区的领导机构和社区环境管理机构,并经常化的开展工作。目前,全国各地创建绿色社区的环境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是其共同特点就是都应该明确一个创建绿色社区的领导机构作为协调与推进该项创建活动的核心,并作为社区环境管理机构经常化的开展工作。
该机构的名称可以叫做绿色社区创建委员会、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或绿色社区创建联席会议。可以由社区居民(村民)委员会为牵头单位,组成由物业管理机构、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各企业、事业等成员单位与居民代表的机构,并由当地街道(乡镇)、环保局、文明办及园林绿化部门、环卫处(所)等加强领导。
该机构应在创建绿色社区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是研究确定社区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以及解决社区环境问题的重大决策。一般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所研究讨论的问题、形成的共识和议定的事项的都要形成会议纪要,主要的会议精神要以适当的形式及时告知社区居民。
(二)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创建绿色社区须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主要有三方面:(1)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规划(计划)、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职责分工。
(2)制定社区环保公约和绿色社区居守则,作为社区居民环境行为的规范,应公告在社区的明显位置,做到众所周知,志愿履行。(3)减少社区环境污染,增加社区绿化覆盖率、组织社区环保活动等相关的措施与自治性规章制度。
(三)有环境保护的专职环理员。社区环境管理体系不必独立于社区管理机构而另外设置,而应将环境管理纳入社区居民委员会(或物业管理机构)日常管理工作中。
按照社区环境管理机构的分工,应有必要的环境保护的专职管理人员,在创建初期也要在社区管理机构中指定专人兼职负责并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其职责。(四)建立良好的社区环境保护运行机制。
绿色社区创建领导机构和社区环境管理机构要督促社区管理机构和专职环境管理员从社区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落实社区内各项环境保护的要求,并获得业主委员会、社区居民及成员单位的支持参与,从而建立良好的社区环境保护运行机制。(五)有相关的文件、记录和工作档案。
(六)有一定的绿色社区创建经费。
4.绿色社区要求绿色建筑〈〉和〈〉,在〈〉,〈〉,〈〉等方面都符合环
绿色社区的概念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其硬件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应用等应用措施;软件包括一个由社区管理部门和社区参与的联席会,一套社区环境管理制度,一支起先锋骨干作用的环保志愿者队伍,一块普及环保科学知识的宣传阵地和一定数量的环保家庭。绿色社区的功能是:(1)监督环境执法。
绿色社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公民环保参与机制,发挥社区居民的监督执法的作用,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2)提供政策建议。
绿色社区以联席会制度、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建立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渠道,以便居民参与政策建议。(3)进行环保教育。
绿色社区重视社区环境保护事业,建立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持续不断的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4)倡导绿色生活。
绿色社区大力倡导绿色生活,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区文化,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绿色生活可以减缓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造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也有助于培育“绿色市场”,推动环保产业和建筑业、公交业、绿色食品业、回收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绿色社区要实现上述功能,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标志和软件标志。
5.急 急
为维护社区美化环境,保障社区干净,整洁,美好的生活秩序,营造一个文明优雅的校园环境,提高社copy区学生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工作,树立起美好社区人人有责的意识。
5月12日下午,由社区管理委员会,各二级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党员之家2113,以及大秦后勤共同组织的“美化社区”活动在本部生活区内顺利开展。共有50多位同学参加了本次公益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大家埋头苦干,每位同学都发扬了5261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为美化社区环境奉献了他们的一片爱心。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整个社4102区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经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深深体验到了社区清洁工作的艰辛,社管会叶飞同学感慨地说:“以后一定爱护社区的一草一木,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时时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社管会建议大1653家倡导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脏物,不践踏草坪,保护绿生命,保护地球!
6."绿色社区"的基本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设施。
绿色社区的标准: 1、市级以上命名的文明社区。
2、建立环境管理和监督体系,小区环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由社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为牵头单位、基层环保局(办)、文明办、环卫处(所)、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居委会为成员单位的绿色社区联席会,制定工作规划(包括会议制度、职责划分等)和监督机制。
3、建立绿色志愿者组织,开展常性的环保活动和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社区内建立不少于2处、有较高标准的永久性环保宣传栏(或厨窗)和环保公益宣传广告牌。社区的各类文化设施应当配备环保方面的图书、报刊、音像等。每年适时开展环境文化活动。
4、社区内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保健、商业及饮食等服务设施应当较为完善,中小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社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
5、社区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倡导单位、家庭和居民领养绿色植物。
6、节约能源和用水,使用节能装置如节能灯、节水龙头等,达到区或市级节水标准。
7、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处置卫生合理,清运及时,保护社区清洁。设置废旧电池回收装置。
8、社区居民提倡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禁用含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制品,拒吃野生动物,使用再生纸,争做公交族或自行车族,交通用车使用无铅汽油。
9、社区内居民对环境的满意率不低于80%。
转载请注明出处携手范文网 » 社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制度范文